集团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集团要闻

身边的力量|宿迁交通集团“金牌职工”司汉:在奋斗中寻找成长的答案

发布日期:2025-04-30浏览次数:

    2020年,在外工作了5年的司汉,回到家乡加入高铁公司,在新的旅途中,新岗位带来的新挑战被他一一破解。几年间先后获得“宿迁市新长征突击手”“宿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回望走过的时光,其间有付出亦有收获,有历练亦有提升,他始终在知重负重中勇毅前行,义无反顾地寻找着成长的答案。

 

成长是对压力的知重负重



    司汉觉得,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因此,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压力也好,困难也罢,他始终要求自己能知重负重。

    2021年6月,司汉来到北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现场,主要负责1标段管理工作。

    虽然已经有5年多的工作经验,但是第一次从建设单位的角度面对一个超过10亿元的工程,在开例会的时候,司汉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内心已有不小压力。

    最令他难以忘怀的,还是实体墩柱正式施工前的具有“镜面效应”的试验墩。刚开始,1个、3个、5个……试墩的效果都不好,此时的司汉还觉得这是常规问题,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当试墩打到30个时,已经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能打出合格的墩柱。从混凝土状态、原材料等方面均没有找到原因。转头看向2标段、3标段的飞快施工进度,司汉陷入了迷茫,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每天醒来和睡觉前,思考的都是该怎么办。

 


    司汉知道这是个“硬骨头”,这场仗也必然是一个“硬仗”,但他必须去完成。

    在一次汇报工作的时候,领导问了司汉3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什么?打出‘镜面效果’要把控什么?打试墩是为了验证什么?”一番提问犹如醍醐灌顶。

    他迅速转变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其他标段成功的经验,对模板漆涂刷、混凝土振捣等各方面严格把控,终于在打了45个试墩后,做成了具有“镜面效果”的墩柱。

    墩柱成功了,但滞后2个月的进度又像一座大山压在了他的身上。在开始实体墩浇筑后,司汉提前谋划、倒排计划、责任到人,在科学紧密的排布下,他所在的标段反而成为北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中率先完成工作内容的标段,为北京路如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压力重重是人生常态,知重负重能受重,才能勇毅前行。事后回想,他说,困难摆在眼前,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所以现在的他习惯承压,也勇于尝试,这也是他飞速成长的秘诀。

 
成长是对工作的责任担当

    “你希望中秋节这天给咱们放一天假吗?”

    “能放假当然好啊,但是工程进度不允许……”

    这是2023年9月29日,也就是中秋节当天记者在港城路上跨铁路专用线桥梁工程项目现场,与司汉的一段对话。

    又是一年的轮回更迭,对于有多少个节日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司汉的记忆已然有些模糊。

    为什么节日不能放假?司汉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在节日当天的施工过程中,现场负责人发现一条与港城路方向垂直交叉的管道,和承台施工位置冲突。

    收到消息,司汉迅速做出判断,一方面联系地区有关单位,一方面调阅原港城路施工图纸,最终确定属于市政道路雨水管道,在保证管道功能的同时进行临时迁改,有效解决施工方面冲突问题,保证计划进度的圆满完成。

 


    港城路上跨铁路专用线桥梁工程是运河宿迁港产业园骨架路网中的“三横”之一,东西贯穿园区,是货物通过港区企业产品走向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纽带。司汉认为,道路工程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早一天完工,城市发展的脚步便会快上一天,这是他们的职责,即便节假日也不例外。

    这份对工作的使命感是司汉坚持下去的动力,今年是司汉来到高铁公司的第6年,尽管每次精心编排的假期出行计划都会被紧凑的工期“耽误”,但他也从无怨言。他觉得,一个人的定力,决定了这个人能走多远,而对工作岗位坚守的这点考验难不倒他。

 
成长是对未知的上下求索
 
    人们常会对未知感到恐慌,因为那超越了自己的认知范围,会让你有一种无力感。在工作中,司汉就有过这样的感受。

    2024年3月,司汉负责管理的港城路上跨铁路专用线桥梁工程进入由桥梁施工转入路基施工阶段,但施工单位项目部屡次出现“工序衔接不畅”“人员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3月的月度计划仅完成60%。

    作为建设单位代表,司汉连续两周深入现场跟进,发现项目部管理存在三大症结:计划编制粗放、责任划分模糊、过程反馈滞后。问题找着了,但仍有些茫然,学土木的他也没学过管理,该怎么改进?

    一筹莫展之际,司汉恰巧在公司组织的一次学习中,发现老师讲到了管理学的知识,刚好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不过听一次课只能是个开端,随后他在找到老师请教的同时,还购买了管理学专业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将实际困难诉诸书本。

 


    有着不管多大困难,殚精竭虑也要干的性格的司汉很快便找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他将整个工程划分为4个工作面,把计划、组织、落实、监督、反馈这一流程贯穿到每个工作面中。在整个过程中,司汉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干好活、更要会干活,将力气花在刀刃上,保证整个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向目标方向迈进。

    经过这一系列措施,项目不仅按时完成月度目标,还将前期滞后的进度也全部赶上,最终在6月30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并通车,极大缓解了港区的交通压力。

    吃苦受累总是与长本事成正比。工程高质量推进的背后是一群像司汉这样的“交通人”的日复一日坚持和钻研。也正如司汉所言,学习路上走的每一步、挑灯夜战的每一秒,总会在未来的路上让我们迎来精彩绽放。